- A+
计件工资并不能够保证质量,理由有三:
1. 计件了,效率就能够高吗?
答案是不一定。员工做多了,工资很高,老板想一想,还是调低单价吧。往返几次,聪明的员工就会控制自己的速度,不做很多,也不做很少,舒舒服服,让工资维持在一定水平。所以,计件工资,是企业管理的低水平徘徊,收入和付出的博弈,输家总是老板。
2. 因为计件了,企业就放弃(注意:是“放弃”而不是“放松”)了自己的管理。
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心血管理现场吗?不需要了,因为已经计件管理了;还需要设置制作工装夹具来提升效率和品质吗?不需要了,因为是计件,员工自己解决。所以,计件是一种生产管理的停滞或者倒退。
3. 因为计件了,品质人员敢于严于职守把好关吗?
不敢。查出来多了,员工工资少了,员工会私下甚至是用极端的方法解决。冲突多了,慢慢彼此就能找到一种平衡。很多问题,能够查出来,进行返工还是最好的,检验数据的水分,可想而知。品质人员能够公正公布的,往往是新入职的新员工,无亲无势的。但赔罚多了,收入不行,新员工就跑掉了,很多企业老员工稳定,新员工留不住,跟这情况有关。
说到这里,很多人会提出不同意见,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企业钟情于计件工资?难道计件工资一无是处吗?
不是的,有的企业还真是合适,这类企业的特点是:
1. 工艺、工序较为简单,品质问题较少或者不会造成严重后果;
2. 对设备依赖性低,或者设备简单,通用性、稳定性好,不会一味追求效率造成设备问题;
3. 依靠人力因素较重,人工时是主要成本。
已经实施了计件制的企业,如果要控制品质,有以下建议或许有帮助:
1. 质量问题也是计件考核的一个因素,比如出现一件问题扣五件。这个制度就是担心引起生产和质检的矛盾,或者大家最后形成“默契”,公司是冤大头;
2. 实行最高限产。无论是机器还是人,都有个极限,长期的超负荷和超极限,都不是好事,不是牺牲了设备就是牺牲了品质。额定产量加一定量的浮动工资比较合适;
3. 对于失误造成物料损坏,不要进行考核,而对于问题隐瞒不报,发现了要严格处理。——为什么这样,道理不讲也明白。